
在北風呼嘯的隆冬季節,北國江城吉林卻到處盛開著“冰花”。
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吉林霧淞。
霧淞,俗名樹掛。每到隆冬時節,樹掛便爬上沿江樹木的枝條,風兒吹過,就像白絲銀發在空中抖動。這里,還有一個悲愴的傳說故事呢。
傳說,很早很早以前,松花江邊有一位老媽媽,老伴死的早,她領著三個女兒過日子。丈夫的死使她沒了主心骨,一天到晚發愁、哭泣,可當她看到三個女兒可憐巴巴地望著自己的模樣,就把心一橫,決心好好地活下去,把孩子拉扯大。
從此,她沒黑沒白地干,給人當保姆看孩子、縫紉,掙點錢養活三個女兒。
光陰流逝,三個女兒漸漸地長大了,一個個都出落得格外漂亮,登門說親的人都踩扁了門坎子。
大姑娘嫁出去了。
二姑娘嫁出去了。
又過了幾年,三姑娘也嫁出去了。
等到三個女兒出了門,老媽媽也年過花甲了,臉上布滿了皺紋,兩鬢也掛滿了白霜,活也干不動了。
老媽媽沒有兒子,只好輪流到三個女兒家生活。
到了大姑娘家,老媽媽還沒到,大姑娘就準備好了一堆臟衣裳,等著老媽媽來洗。二姑娘呢,老媽媽還未到,就準備好了筐,等著老媽媽來上山挖野菜、回來剁豬食。三姑娘呢,還沒輪到這兒,她就備好了鐮刀,等著老媽媽來打草、喂牲口 三個女兒啊,一個賽一個地算計著老媽媽。
一晃幾年過去,女兒們又生了孩子。老媽媽不管到誰家,都要看孩子做飯。這還不算,老媽媽還吃不飽。
轉眼,老媽媽更老了,背駝了,頭發也全白了。
這一年,快過年時姐妹們商量,讓老媽媽在每人家住一天。過去是住一個月,因過年前后家家有好吃的,所以她們商定輪流接納這個“多余”的人。
陰歷二十八,老媽媽來到大姑娘家,爬上炕還沒坐穩,大女兒端來一碗涮鍋水,說:“喝了,痛快走!老二家殺年豬呢 ”老媽媽眼含熱淚爬下炕,往二女兒家走。因大女兒家離二女兒家有 20 里,走到那兒正好是晚上,所以大女兒提前催老媽媽走。
老媽媽流著淚向二女兒家走去。腳又疼,等走到二女兒家時已是第二天早上啦。
到了二女兒家,老媽媽剛爬上炕,二女兒端來一碗炒包米粒子,說:“大姐家給你的稀,我給你的干!吃吧,吃完好走,三妹家正包餃子呢 ”
老人的牙齒早掉光了,望著包米粒子一個也不敢吃。
老媽媽忍著淚,爬下炕,出了門往三女兒家走。
這時,天漸漸的黑了,北風卷著塵土滿夭飛揚,老媽媽的白發在風中抖動著。老媽媽也不想上三女兒家去了。過年了,上誰家去都是個麻煩。于是,老媽媽沿著大江,冒著寒風獨自地走著。
一晃,三十除夕夜過去了。 一晃,初一、十五也過去了。三個女兒再也沒見到老媽媽的面。
鄰居們卻驚奇地發現,自從老媽媽出走的那幾天,沿江出現了一種奇怪的景色,江沿上所有樹的枝條都白了,掛著一層白霜,遠遠望去,多像老媽媽那滿頭的銀發啊!人們望著這一片片銀枝條,不禁想念起老媽媽,更增加了對不孝女兒的恨。
其實,這只是一個故事。人們通過樹掛這樣一種自然現象,譴責不孝敬老人的行為。事實上,吉林樹掛的真正形成另有原因。
樹掛即霧淞,是由霧、水氣凍結而成的,是凝聚在地面物體迎風面上呈針狀和粒狀的乳白色疏松的微小冰晶或冰粒,遠遠看去,就像一層霜薄薄地涂在枝條上。吉林市的霧淞多屬于晶狀霧淞,是由于江上游大壩的冰層高于冰點,使從豐滿到九站這一段江面不凍兩引起的。
吉林市的霧淞比別的省份如黑龍江哈爾濱的時間長,就是在攝氏零下 40℃度的數九嚴冬,暖水江面仍然源源不斷地蒸發著水氣,特別是年前年后那寒冷的日子里,吉林的霧淞樹掛最為壯觀奇麗。
朋友們到這兒來吧,領略一下吉林的奇特風光,聽一聽那感人肺腑的傳說,定會給你留下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