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峽又稱雄石峽,位于榆林城北6里的紅山腳下,東距易馬城50米,東北距鎮北臺1000 米,明代大邊長城從南峽北部經過。紅石峽在宋、元時期稱“紅山寺”,明代成化年間復修后改稱“雄山寺”,在清康熙
象棋,亦作“象碁”,漢族棋類益智游戲,中國象棋在中國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屬于二人對抗性游戲的一種。由于用具簡單,趣味性強,成為流行極為廣泛的棋藝活動。是我國正式開展的78個體育項目之一。
明代繪畫中,出現醉飲的畫面并不鮮見。就繪畫的主題來看,有描繪歷史故事或歷史人物者,也有描寫時人者,更有以詩意而擬畫境者;就畫家構成來看,既有開宗立派或承前啟后的一代名家,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小名或
毛筆,誰都知道。但在喜歡風雅的古人口中,毛筆往往不叫毛筆,而是有許多別稱,每一種別稱,都體現出文人對風雅的追求。
管
彤管,出自《詩·邶風·靜女》,是指古代
《惠山茶會圖》是幅以茶會友、飲茶賦詩的真實寫照。畫面描繪了正德十三年(1518年),清明時節,文征明同書畫好友蔡羽、湯珍、王守、王寵等游覽無錫惠山,飲茶賦詩的情景。半山碧松之陽有兩人對說,一少
在我國歷代茶文化中,同茶詩及茶文相比,有關茶事的繪畫作品相對較少。其中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唐寅的《事茗圖》被公認為茶事名畫,并被國家列為國寶。
唐伯虎一生作過不少畫,茶畫是他
中國最著名、最古老的樂曲之一《高山流水》,相傳為伯牙所作。《高山》和《流水》原為一曲,最早源于春秋時期伯牙、鐘子期知音結友誼的故事。后至唐代被分為兩支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后志在乎
筆洗是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外的一種文房用具,是用來盛水洗筆的器皿,以形制乖巧、種類繁多、雅致精美而廣受青睞,傳世的筆洗中,有很多是藝術珍品。
舊時文人書齋案頭的文房用具中,
筆架,又稱筆擱、筆格、筆枕或筆山。系傳統文房用品中必備的器物之一,專門用來擱置毛筆。書畫時在構思或暫息藉以置筆,以免毛筆圓轉污損他物。
筆架具體的產生年代已不可考。有史料所載,
所謂鎮紙又叫紙鎮、文鎮或鎮尺、書鎮等,即指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東西,現今常見的多為長方條形,因故也稱作鎮尺、壓尺。最初的鎮紙是不固定形狀的。
鎮紙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對小型青銅
墨,是中國古代傳統的文書工具之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文房四寶之一,它不僅實用,而且也是一件融繪畫、書法、雕刻于一體的藝術品,具有收藏和鑒賞的雙重價值,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
《胡笳十八拍》是知名的古琴樂曲,跟《高山流水》一樣優美,《胡笳十八拍》是一首根據同名詩譜寫的樂曲,其內容源自“文姬歸漢”。
漢末戰亂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達十二年之久,她雖身為
1000多年前的三國古硯銅雀瓦硯,是中國古代名硯之一。它確實是古今罕見的名硯,發于瓦礫,置于堂案,為世人所珍愛,有著獨 一無二的文化內涵。
河北省臨漳縣幾年前成功燒制復原了銅雀
落款亦稱“款識”。原本是青銅器上的銘文對澆鑄這一器皿原由的說明。后延用為對書畫作品作者及內容的說明。落款內容為作者姓名(包括字、號)、時間、書寫內容,甚至包括書寫地點、環境或氣候、心情等。落款
歙硯,因產于歙州而得名,包括今安徽省歙縣、休寧、黟縣、祁門及江西省婺源一帶。歙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河硯、廣東端硯、山西澄泥硯齊名。
歙硯起源于唐代。南唐時期,歙硯風靡
從前的年,
過的是新鮮。
物質匱乏的年代,
只有過年最值得企盼。
父親踩著雪趕集,
背回平日難見的物件,
棋被稱之為中國之粹,早在古代就已經有人為此癡迷了。
圍棋和象棋都是我國源遠流長的娛樂項目,歷代都有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有關下棋的故事。史上有這么不尋常的七局棋,讀來讓人驚心動魄。
扇子起源于中國,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最早出現在殷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制成,稱之為“障扇”,故“扇”字里有個“羽”字。當時,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
在蘭州黃河北岸的白塔山西麓,坐落著一座古典的園林式建筑,黃瓦白墻,飛檐靈動,這就是蘭州碑林。
蘭州碑林的書法精品如繁星耀空,顯示了甘肅古今名家輝煌的藝術成就。在這里陳列著翻刻或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從上古時期的殷商到近代的民國前期,漢字都是由上而下豎著寫的。直到民國建立之后,才逐漸由豎著寫改為橫著寫。而統一正式的橫著寫,則要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
在中國,玉璽是皇家權利的象征。一枚小小的玉璽,大多都承載了許多年代里,為了走到權利的巔峰的人的辛酸血淚史。
中國人喜用印鑒由來已久。《史記》秦始皇本紀有載:“璽者,印信也。”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