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壇回音壁、山西蒲州的普救寺塔、河南的蛤蟆塔、四川潼南縣大佛寺的石琴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回音建筑。四大回音古建筑不僅在中國古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世界建筑史上也具有極高的地位。
人們去任村盤陽村,印象最深的是街中那座八角亭,那也是被稱為盤陽標志性的建筑。不過那座廟是祭祀李靖的靈澤侯廟。
年代久遠的晉豫古道穿村而過,這個呈“L”形的古街全長0.5公里,幾十座民
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只要有人群聚集的村莊和市鎮,到處都可以看到具有民族傳統的四合院民居群落。自古商貿繁華、三省通衢的盤陽,古建民居,遍布于村中大街小巷的青石路兩側。而盧家三進四合院,便是其中四合
極樂寺坐落在哈爾濱市南崗區東大之街,是老哈爾濱龍脈所在。20世紀初,由于帝國主義入侵,外國傳教士在大直街上修建了多座教堂。當時民間傳說,南崗是潛伏在松花江南岸的一條土龍,是哈爾濱的風脈所在。洋教
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荊紫關鎮地處豫、鄂、陜三省交界處,有“一腳踏三省”和“雞鳴三省荊紫關”之稱。這里的荊紫關古街現存明清古建筑700余間,是明清時代丹江漕運發達時幫會、商行的落腳之地,建筑形式體現
滑縣廣濟橋位于四間房鄉曹村,是一座三孔石橋,東西走向,跨越一條南北流向的小河。中間的孔拱稍大,跨高有兩米,從南邊可以看到拱圈正中的石塊上,浮雕著一個虎頭,兩個小橋孔已經被建筑垃圾和灰土填埋,只能
湯河橋又名廣濟橋,位于湯陰縣城北的湯河橋之上。該橋連接之路原為古代驛路,是南北往來的重要通道。
始建于明天順年間(1457~1464),萬歷二十一年(1693)重修。
該
步云橋位于林州紅旗渠風景區,為簡易加勁單跨懸索橋,該橋跨徑為146米,建于1998年6月。由四根鋼纜組成,主纜矢高7米,中心距1.8米,采用四根直徑54毫米,索橋跨度之長在華北地區所屬罕見。因橋
彰善橋位于安陽市西南郊區馬投澗鄉大屯村村南,是一座迄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的石拱橋。
大屯村是一個大村,有近2000人口,是古彰德府(安陽)至鶴壁官道的必經之地,彰善橋就位于村邊的新
鄭州濱河國際新城蝶湖環線上,一座造型酷似“戒指”的斜拉大橋尤為顯眼。這座“戒指橋”真實名字為潮晟路跨潮河橋,因中間為一個大大的圓環而被周圍的人們習慣地稱為“戒指橋”。
該橋是國內首座
云溪橋又名廉川橋。在縣城西門外,橫跨衛河。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為木石結構,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坍塌。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重建,改為石橋。
云溪橋為五孔連拱式石
在河南安陽,有一座建于隋唐時期的古代石橋,這就是永和橋,河北的趙州橋建于隋代,而安陽的永和橋算是是“河南的趙州橋”,“中原第一橋”。
永和橋位于永和鄉永和集村,橫架在洹河故道上,雖然
洹水發源于林州姚村,自西向東流過安陽,在內黃豆公入衛河,歷史上均稱之為“洹河”。不知從何時起,它的中下游被稱作了“安陽河”,大概是因為流經安陽城之故吧。現在,除上游的林州人外,安陽縣、市區和內黃
化龍橋,位于貴陽貫城河上游,橫跨在北門城外“軒轅巷”、與新東門街(今云巖區黔靈東路)兩坡腳的急流上,東西兩直線,路陡窄狹,石砍梯路……
相傳這橋是明朝天啟年間擴大市區增設四門時,由附
代州,今代縣之古稱,隋始謂之州。佛教東漸時,隋文帝在全國起塔。代州白塔概莫能外,雖然己經看不到絲毫戰火的痕跡,但仿佛仍在敘說著雁門地域兒女的頑強和生生不息。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在復興東方文明
趙武靈王祠全貌
趙武靈王,開疆拓土,披甲策馬輕揚鞭;銳意改革,胡服騎射,南征北戰越平川;沙丘宮禁,斷水絕糧,一代梟雄悔淚彈。
戰國時期,趙國趙武靈王在位期間,攻滅中山,
勝芳大悲禪寺位于河北霸州市東市區勝芳鎮境內,于2008年整體重建,為霸州市十三大文化精品建筑之一,也是環京津地區的重要景觀之一。綿延2500余年的勝芳,自古以來就是眾教興盛之地。歷史上曾有“三寺
吳山村坐落在子洲縣三川口鎮(原西莊鄉)的一個偏僻山溝里,吳氏民居已是斷壁殘垣,卻在其間流淌著一段神秘而久遠的歷史。小車從子洲縣城出發,在高渠村沿著小河溝一直向西北方向前進,拐進一條不知名的山溝,
子洲縣位于陜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腹地,榆林市南緣。境內溝壑縱橫,梁峁起伏,地勢西高東低。全縣海拔最高1045米,最低863米。境內95%為山區,5%為川區。縣內大理河、淮寧河從中部及南部
大香山又名三石山,位于銅川市耀州區西北45公里處,平均海拔1414.3米,最高峰為西峰,海拔1430.6米。香山及其周圍,森林覆蓋率85%以上,是天然植被保存完整的典型次生林區,生物種類繁多。山
萬里橋位于桂林興安縣城東門外靈渠上,橋為虹式單拱石橋,以長方條石錯縫圍砌,是興安最古老的一座石橋,也是廣西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
據記載,此橋是桂管觀察使李渤于公元825年至827年間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和浦口區之間,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在中國橋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南京長江大橋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
無論是在老上海的圖片里還是電影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座全部由鋼架結構搭起的橋梁,橋上車水馬龍,橋兩邊是穿著旗袍的上海女人和坐在橋邊等客的黃包車夫,橋下是緩緩流淌的蘇州河……這樣的景象已經深深地印刻
七橋甕建于明代初期,地處南京城東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橫跨秦淮河,是進城的咽喉之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太平天國建都天京(今南京)的十余年間,為擊退清兵,這里發生多次激戰,太平天國翼王石達
棲霞寺位于棲霞山主峰鳳翔峰西麓,坐東朝西,南有龍山,北有虎山,遠離市區,環境幽靜,且交通便利,香客游人絡繹不絕。《棲霞寺修造記》謂:“金陵名藍三,牛首以山名,弘濟以水名,兼山水之勝者,莫如棲霞,
丈八寺是一座建筑年代久遠的佛教寺院,在長治縣城南15千米的蔭城鎮桑梓村中,因塔建在丈八寺內,故名之。
相傳唐代以前寺院已初具規模。唐代中期寺內增建佛塔一座。寺院背依青山,面臨蔭城河,
永慧橋在襄垣縣城關鎮北關村南口約50米的甘水河上。據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襄垣縣志》載,始建于金天會九年(1131)。橋身碑碣載,明成化七年(1471)、萬歷十九年(1591)曾多次維修。
上黨門,在長治市內西南,為古上黨郡署(后為潞安府衙)的大門。
上黨門建于隋開皇年間(581——600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別駕時,載衙署內大興土木,增建飛龍宮、德風亭。最盛時亭堂樓
城隍是道教所傳守護城池的神,城隍廟一般都建在城池之中,但惟獨長治縣的天下都城隍卻雄踞在遠離縣城的天紫嶺上,既不挨村,也不靠城,獨矗山頭,威武壯觀。
相傳,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為篡奪漢室
法云寺位于長治縣城南12千米處的西八義村內。創建于唐,宋、元、明各代均有重修。
現存前殿為宋代遺構;后殿明代重修,尚保存元代風格;其余廂房配殿等皆為明代重建。前殿臺基高約1米,殿身寬
李村文廟,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潞城市東15千米的微子鎮李莊村西。背山面谷,依山勢而建,廟創建年代不詳。據正殿墻碣及屋頂琉璃題記記載,金興定五年(1221)、元至元元年(1335)、元至正元
崇福院,亦名寶峰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屯留縣城北8千米的路村鄉王村中。四周村落星布,田園廣闊。寺院始建年代無考。
據寺內現存金崇慶元年(1212)禮部尚書賜額碑碣所知,在宋金
開村普照寺,為金代建筑,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沁縣城西10千米的郭村鎮開村村東。寺院依山傍水,林木掩陰,視野廣闊,景色優美。
據清雍正年間《杭州志》載,寺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
古雞鳴寺,位于雞龍山東麓,是南京最古老梵剎之一。在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就曾在此山造室,始創道場。南朝梁普通八年(527年),在雞龍山創建寺院。寺與壹城(梁宮城)隔路相對,為入寺進出方便,梁武
云天宮位于玉林的南流江畔,正門對著南流江,是廣西區重點景區之一,但是游客要從側門進。
云天宮始建于1998年,全名為“云天文化城”,是“廣西玉林云天民俗文化世界”的簡稱,是一座展現中
南京現存的城門,主要始建于明代。隨著歷史長河的流淌,這些城門有的保留,有的毀棄,有的變更。這一座座城門見證了時代的變遷發展和歷史的滄桑。
這13座城門分別為:
城東——
柏林禪寺坐落于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遙遙相望,它最早建于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
定州文廟位于定州市刀槍街,定州文廟又稱“孔子廟”,始建于公元848年(唐大中三年),是河北省歷史較久的州府文廟之一。是河北省保存規模最宏大、建筑格局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文廟建筑群,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
蔡氏書香古宅位于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古辣鎮蔡村,距南寧市約80公里。蔡氏書香古宅由蔡氏書院、蔡氏書香古宅群、小金洋樓、洋房等組成,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間。
明朝正德年間蔡家在這里購置地產建起
云巖寺位于武安市西部的陽邑鎮北西井村圣泉山上,山腰上正好凸出的一塊平地——這平地是自然生成還是人工開鑿,已無從考證。這塊平地在一條巨川的盡頭,站在寺邊,仰視陡崖直立,俯瞰深淵萬丈,各種草木亂伸枝